在2016年8月8日里約奧運會女子100米仰泳半決賽中,中國選手傅園慧以58秒95排名半決賽第三名。一時間,朋友圈都被她的表情及其“洪荒之力”刷屏了。
她在賽后接受采訪時說:“58.95,
?我以為是59秒,
?我有這么快,我很滿意!
記者問:“今天這個狀態是有所保留嗎?”
傅園慧回答:“沒有保留,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了!
而在9號結束的100米仰泳決賽中,小傅又給中國人很大的驚喜,以58秒76的個人最好成績獲得了銅牌。賽后在接受采訪時,她又調侃地說,“洪荒之力用完了!”
洪荒之力
究竟什么是“洪荒之力”呢?為什么這個陌生的網絡概念能一下激起這么多人的興趣和共鳴?我上網搜了搜,發現“洪荒之力”一詞最早來自電視劇《花千骨》的臺詞,代表的是人類一種原始的力量,讓我們生存,讓我們繁殖,讓我們強大。
其實,中外思想家經常談到這種類似的原始力量。比如中國人很早就用“氣”這個詞來代表生命的活力;希臘哲學家經常用“愛之力(EROS)”來代表人類充滿激情、野性、沖動的且利于人類生存、愛和繁殖的性能力。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依德用的是“性之力——力比多(Libido)”來描述人類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性沖動欲望。精神分析理論認為,這種性之力(力比多)無論是過多或者是缺失,都會造成心理健康的問題。該理論的一個基本假設是我們人類的性力在某種程度上是恒定的,內心的沖突、緊張和壓抑都會減少我們性力的能量;而如果能夠感受或接受我們內在的沖突,就能使我們更容易借助這種性的力量。但是,近百年的科學心理學研究并沒有發現存在這種原始的生命力量。
不過,在1997年,兩位積極心理學家理查德·瑞恩(Richard Ryan)和克里斯蒂娜?弗雷德里克(Christina Frederick)在《人格心理學雜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上發表了一篇有意思的文章,提出了“主觀生命活力感(Subjective Vitality)”這個概念。他們發現,有些人會在主觀上認為自己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從而讓他們覺得精力充沛,并且愿意去行動、愿意去交往、愿意去健身。這些生命活力感高的人,往往有更健康的身體和健全的心態,而且更容易感受到個人的幸福。
這種“生命活力感”并不是一種簡單的對自己身體狀態的認識,而是一種充滿了正能量的積極心理的認識。因為這兩位學者發現,即使是住在養老院的老人,那些自以為自己生命活力感高的老人,更愿望與其他人接觸,身心也更健康;而那些更愿意參加體育活動的人,生命活力感也要相對高一些。研究同樣發現,既使年老的老人和殘疾的人,有20%的人能感受到旺盛的生命活力。還有研究發現,生命活力的感受高低和疼痛的感覺有關系,那些生命活力感差的人更容易感到疼痛,但生命活力感高的人則更愿意去求醫或者尋求其他人的幫助。
積極心理學大師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和克里斯托弗·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甚至還發現,“生命活力感”是與“個人幸福感”密切相關的積極心理品質。他們發現有五種積極心理品質與人類的幸福密切相關:包括好奇心和興趣、希望和樂觀主義、感恩之心、愛和被愛的能力,最后一個就是人的“生命活力感”。
那是否有方法能夠提升我們人類的“生命活力感”呢?非?上У氖,目前五花八門的提法雖然很多,但真正經過心理學實驗驗證的方法還很少。不過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的著名積極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Jonathan Haidt)的觀點值得參考。他提出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培養生命力:
● 發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愛做什么?喜歡做什么?在哪些活動中能產生福流的感覺?就盡量去多做自己想做、喜歡做的事,而不是做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
● 保證足夠的睡眠
高質量的生命活力需要足夠的休息,攝入良好的營養。
● 多參加各類體育活動
各種各樣的體育鍛煉活動(跑步、游泳、瑜伽、太極、跳繩、球類活動,甚至廣場舞等)都是提升生命活力感的好途徑。
● 盡量多地參加集體活動
多與其他人在一起,多與朋友們在一起,多與年輕人在一起。
● 多為他人著想或付出
多為自己的單位、組織和周圍的人做貢獻,多幫人忙,讓自己多獲得有意義的社會價值。
所以,雖然傅園慧提到的“洪荒之力”只是網絡語言的幽默使用,但反映人類的一種樸素直觀的認識,那就是我們人可能具有的一種強烈的、原始的、粗野的生命活力。雖然現代心理學還無法客觀證明它的存在,但我們對自己的這種生命活力在認識上的主觀差異,其實就是積極心理學所提出的“主觀生命活力感”。
因此,它并非如國家地震局地理學家所說的“史前之自然力(prehistoric natural force)”,或者如有些媒體所謂的“個人潛力(personalpotential)”,更不是外國媒體所稱的“神秘的力量(mysterious power)”,它應該是我們自己意識到的一種頑強、執著,末經雕琢和掩飾的野性的原始生命活力(我把它翻譯成 the primal vital force)。無論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奧運會選手之所以能夠忍受那么多痛苦和磨難,照小傅的話說是“鬼知道我都經歷了什么……訓練真的是一種生不如死的感覺”,原因就在于他/她們具有一種強大的野性生命活力感,讓他/她們做出了一般人所做不到的事情,從而促使他/她們追逐到自己的成功、夢想和幸福!
若沒有這樣的“洪荒之力”,我們也許永遠都不會見到真正的奧運精神;若沒有這樣的洪荒之力,我們也許永遠都體驗不到真正的幸福!每一位奧運選手值得我們尊敬的地方,也許就在于他們都用上了他們的“洪荒之力”。但我們周圍有些人可能連生命活力的感受都未曾體驗過。
還是讓“洪荒之力”來得更猛烈些吧,我們的生命活力因頑強而偉大!
文:彭凱平
圖源:網絡
編輯:祁蕊
相關推薦
《 吾心可鑒:澎湃的福流 》
作者:彭凱平
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 點擊購買按鈕享購書優惠 ↑
歡迎各位愛書的朋友
踴躍在文末點贊及留言
我們將不定期選取
留言最精彩者
免費贈送一本圖書
無論你是否愛過,“好看”都先點一個吧 ↓
以上就是關于《洪荒之力是什么意思(洪荒之力到底是什么意思)》的答疑相關內容,希望能夠解決大家的疑惑,今天就介紹到這里了,如有更多疑問,請移步至百科答疑。